延时喷剂:第三章 、 情绪情感与意志

第三章 、 情绪情感与意志

第一节 情绪与情感

一、情绪与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及其关系

1.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需要是引发情绪情感的中介。

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的。主观体验是个体对不同情绪情感状态的自我感受。情绪与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它是情绪和情感状态发生时身体各部分的动作量化形式,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一定的情绪状态总伴有内脏器官、内分泌腺或神经系统的生理变化,情绪状态时的生理反应称为生理唤醒。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1)区别

首先,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其次,情绪可以由对事物单纯的感知觉直接引起,较多的带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情感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较多的带有稳定性和持久性。再次,情绪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较为深沉。

(2)联系

情感依赖于情绪。人的情感是在大量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也是通过情绪表达出来的。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同时,情绪也依赖于情感的变化。情绪受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的制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与情感相比,情绪侧重描述情感过程的外部表现及可测量的方面,而情感侧重表明情绪过程的主观体验方面。

(二)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

首先,情绪、情感是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的,并随着认知活动的发展而发展。“知之深,爱之切”说得就是认知对情感的影响。

其次,情绪、情感又不同于认知。认知活动反映的是事物的内容,而情绪不是对事物内容的反映。它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外部表现,并伴随出现一些生理反应。

第三,情感反过来对认知过程起调节作用。情绪、情感不仅能激发人的认知活动,是人探求真理的动力之一,还直接影响认知对象的选择。此外,情感参与认知主体对客体的创造性加工,引导认知发展的方向。

(三)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1.情绪的分类

根据主体与客体之间关系的不同,心理学家把人的基本情绪分为快乐、悲哀、愤怒、恐惧四种类型。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的不同,可以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使人的整个心理活动都染上某种情绪色彩。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例如,狂喜、暴怒、恐惧、绝望、剧烈的悲痛等,都是激情的表现。它往往带有特定的指向性和较明显的外部行为表现,如暴跳如雷、浑身战栗、手舞足蹈等。激情发生时,意识范围缩小,意识对行为的控制作用明显降低,理解力降低,判断力减弱,易感情用事,不考虑后果。

(3)应激

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急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当人们遇到突发事件或意外发生危险时,为了应付瞬息万变的紧急情况,就得果断地采取决定,迅速地做出反应。应激正是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的内心体验。

2.情感的分类

从情感的社会内容角度来看,人类的情感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三种形式。

(1)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体验。它表现在对待国家、集体、工作、事业、学习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各个方面,如爱国主义情感、国家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责任感、义务感、事业心、荣誉感、自尊心等等。

(2)美感

美感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同道德感一样,美感也具有社会历史制约性。

(3)理智感

理智感是人认识事物和探求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例如,人们在探求未知的事物时所表现的求知欲、认识兴趣和好奇心等。理智感对人们学习知识、认识事物、发现规律和探求真理的活动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情绪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如动物遇到危险时产生的呼救,就是动物求生的一种手段。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婴儿与成人之间就是通过情绪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情绪直接地反映着人们生存的状况,是人们心理活动的晴雨计,如通过愉快表示处境 良好,通过痛苦表示处境困难。 人们还通过情绪、情感进行社会适应,如用微笑表示友 好通过察言观色了解对方的情绪状况,以便采取适当的、相应的措施或对策等。

1.动机功能

情绪、情感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它能够激励人的活动,提高人的活动 效率。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 进而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 情绪对于生理内驱力也具有放大信号的作用,成为驱使人们行为的强大动力。如人们在缺氧的情况下,产生了补充氧气的生理需要,这种生理驱力可能没有足够的力量去激励行为,但是,这时人们产生的恐慌感和急迫感就会放大和增强内驱力,使之成为行为的强大动力。

2.组织功能

情绪是一个独立的心理过程,有自己的发生机制和发生、发展的过程,它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具体表现在: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的情绪如恐惧、痛苦等会对操作效果产生负面影响,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当人们处在积极、乐观的情绪状态时,易注意事物美好的一方面,其行为比较开放,愿意接纳外界的事物。而当人们处在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容易失望、悲观,放弃自己的愿望,有时甚至产生攻击性行为。

3.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表情是思想的信号。在许多场合,只能通过表情来传递信息,如用微笑表示赞赏,用点头表示默认等。表情也是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手势、语调等能使言语信息表达得更加明确或确定。情绪的适应功能也正是通过信号交流作用来实现的。

二、中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

(一)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绪的调节控制能力增强,冲动性减弱。

2.情绪和情感的内容不断丰富,社会性成分不断增加

3.高级情感进一步发展

(二)中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1.情绪和情感的易感性、冲动性、两极性明显

中学生的情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常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有很大的易感性。又因为他们自控力不强,会有冲动性、两极性的表现。一方面,他们会因一时的成功而激动不已,又会因一点挫折而垂头丧气。另一方面,他们常会出现莫明其妙的情绪波动、交替。

补充:初中生情绪的矛盾性表现在:

①强烈、狂暴性与温和、细腻性共存

初中生的情绪表现有时是强烈而狂暴的,有人曾用“疾风暴雨”一词来形容这时期个体情绪强烈的特点。同样一个刺激,在他们那里所引起的情绪反应强度相对大得多,甚至达到震撼人心的程度。但初中生的情绪表现也不是一味的强烈,有时也表现出温和、细腻的特点。

所谓情绪的温和性,是指个体的某些情绪是在文饰之后,以一种较为缓和的形式表现出来。与幼年和童年期的儿童相比,初中生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了解了不同的情绪在人际关系中具有不同作用的事实,因此,他们的情绪表达已不很开放和充分,并能适当控制某些消极情绪,或对某种情绪予以文饰,以相对缓和的形式表现。所谓情绪的细腻性是指个体情绪体验上的细致的特点。初中生已逐渐克服了儿童时期情绪体验的单一性和粗糙性,情绪表现变得越发丰富和细致,而且,有些情绪感受并非直接由外部刺激所引起,而是加入了许多主观因素。例如,当许多初中生在阅读了一部文艺作品之后,会长时间地沉浸在某种情绪之中,这种情绪不单纯来自于书中的内容,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他们的主观思考和遐想而派生出来的较为复杂的情绪和情感体验。

②情绪的可变性和固执性共存

情绪的可变性,是指情绪体验的不够稳定,常从一种情绪转为另一种情绪的特点。情绪的这种特点一般是由于情绪体验不够深刻而造成的,初中生们尽管在表面上情绪表现的强度很大,但体验的深度并不与此成正比,一种情绪容易被另一种情绪所取代。

情绪的固执性,是指情绪体验上的一种顽固性,由于初中生在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上,还存在着偏执性的特点,因而带来了情绪上的固执性。例如,一些初中生会因为几次挫折便完全被一种无助和抑郁的情绪所淹没,很长时间不能摆脱。

③内向性和表现性共存

情绪的内向性,是指情绪表现形式上的一种隐蔽性。初中生在情绪表现上已逐渐失去了那种毫无掩饰的单纯和率真,在某些场合,可将喜、怒、哀、乐等各种情绪隐藏于心中不予表现。

情绪的表现性,是指在情绪表露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带上了表演痕迹。初中生在团体中有时为了从众或其他一些想法,会将某种原本的情绪加上一层表演的色彩。在情绪的表露上失去了童年时那种自然性,带有了造作痕迹。

2.反抗情绪与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中学生由于自身成熟而产生的独立或自重的要求与对长辈的不满、反抗情绪相矛盾的心理。

3.对异性的情感

随着性意识的萌芽,中学生开始感受到来自异性的吸引,并产生接近异性的倾向和愿望。

三、中小学生的情绪调节

(一) 情绪调节

情绪调节是个体管理和改变自己或他人情绪的过程。

1.情绪调节的类型 

(1)从情绪调节过程的来源分类- 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内部调节来源于个体内部,如个体的生理、心理和 行为等方面的调节;外部调节来源于个体以外的环境,如人际的、社会的、文化的以及自然的等方面的调节。 

(2)根据情绪的不同特点划分-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修正调节主要指对负性情绪所进行的调整和修正;维持调解主要指人们主动地维持对自己有益的正情绪;增强调节指对情绪进行积极的干预。

(3)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解

原因调节是针对引起情绪的原因进行调整,包括对情绪的选择、修改,注意调整以及认知策略的改变等。通过改变自己的主意来改变情绪,对诱发情绪的情境进行重新认识和评价等。反应调节发生在情绪激活或诱发之后,是指通过增强、减少、延长或缩短反应等策略对情绪进行调整。 

(4)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当情绪调节使情绪、认知和行为达到协调时,这种调节叫做良好调解。当调节使个体失去对情绪的主动控制,使心理功能受到损害,阻碍认知活动,并导致作业成绩下降时,这种调节就是不良调节。 

2.情绪调节与身心健康

良好的调节能促进身心健康,比如,某些认知策略,如认知评价上的忽视,可以预防或减轻抑郁,情绪的调节可以减少表情行为,降低情感体验,从而减轻焦虑等负性情绪对人们的不良影响。相反,不良的调节或情绪失调会破坏身心健康,比如,长期压抑悲伤和哭泣容易引起呼吸系统的疾病,不表达情绪会加速癌症的恶化,对愤怒的压抑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有着密切的联系。

3.情绪调节的基本过程

(1)生理调节

情绪生理性调节可以改变和降低处于高唤醒水平的苦恼。 如有研究发现,抑制厌恶可以降低躯体活动和心率,抑制悲伤可以降低躯体活动,但不能降低心率等。

(2)情绪体验调节

个体体验过于强烈时,会自动进行调节。如研究发现忽视可以有效地降低厌恶感,抑制快乐表情会降低快乐感等。

(3)行为调节

通过控制和改变自己的表情和行为来实现,一是抑制掩盖不适当情绪表达——有时虽然心情不好,还是要掩盖,以免影响他人情绪。二是呈现适当的交流信号,如一个人在向他人表示请求时,即使感到失望或愤怒,也要管理或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影响信息的表达和交流。行为调节可以对情绪体验产生影响,如愤怒的表情活动可以增强愤怒的情绪体验。

(4)认知调节:

Dodge提出调节步骤:唤醒需要调节情绪——解释导致的原因,发现改变情绪方式——做出改变决定, 设定改变目标——进行调节反应——对反应进行评价 等过程。

(5)人际调节

属于环境调节或社会调节。在人际调解中,个体的动机状态、社会信号、自然环境、记忆等因素都起重要作用。在社会信号中,他人的情绪信号,尤其是与个体关系密切的人(如母亲、教师、朋友等)发出的信号对情绪调节有较大的作用。

(二)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己的情绪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教会学生调节情绪的紧张度,就要使他们学会按自己的意愿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比如,有人用座右铭“忍”字来时刻告诫自己不要感情用事,以防止或缓和激动的情绪;沮丧时,想一想过去愉快的情景,消极的情绪也能得到一些缓解。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学生不适宜情绪的产生,往往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情绪经验引起的。学生考试、公开发言都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这是临场经验不足造成的。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种过渡性情景,即从不紧张到较为紧张,最后再到更高一级的紧张环境,使学生积累各种情景下的情绪体验。

3.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完善,对一个问题往往只从一个角度解释,所以容易遭受挫折。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以发现问题的积极意义,从而产生健康的情绪。、

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的方法。教师的教最终是为了学生能够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因此传授学生一些调节情绪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如果学生的情绪反应超过了适度的量,这时与其“堵”,还不如“疏”,即合理宣泄法;还可以采取自我暗示法等等。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在日常生活学习中,教师要不断鼓励学生克服不良情绪状态,养成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同时注意创设情境,让学生体验不良情绪的困扰,从而找到合理宣泄的渠道,这也有助于增强其心理抗压力。

第二节 意 志

一、意志概述

(一)意志的概念

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有意识地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二)意志的特征

第一,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目的的行动。第二,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使人的行动能按设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第三,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困难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特征第四,意志行动以随意动作为基础。

(三)意志与认知、情绪过程的关系

1.意志与认知过程的关系

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当人认识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认识到自身的需要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时,才能提出正确的目的和实现目的的适当的方式和方法。

2.意志与情感过程的关系

情感既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动力,也可以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推动和支持作用时,这种积极的情感就会成为人行动的动力;当某种情感对人的活动起阻碍和削弱作用时,这种消极的情感就会成为意志行动的阻力。意志可以调节、控制人的情感。“胜不骄、败不馁”就是情感服从于意志的表现。

总之,意志过程与认知、情感过程是人在实践活动中对客观现实反映的不同方面,它们之间密切联系,相互渗透。

二、意志行动的过程

(一)准备阶段

准备阶段,包括动机斗争、确定目的、选择行动方法和制订行动计划等环节。

1.动机斗争

由于人的需要多种多样并且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个体在同一时间内往往存在多种动机。几种动机相互矛盾,就形成了动机斗争。动机斗争可分为四类:

(1)双趋冲突是指从自己同时都很喜爱的两个事物中仅择其一的心理状态。例如,高考填报志愿时,有的学生既想学文科也想学理科。

(2)双避冲突是指从希望回避的两种事物中必取其一的心理状态。例如,品学均差的学生怕学习又怕受处分,这两者对他都是一种威胁,都想逃避,但他必须选择其一。

(3)趋避冲突是指对同一目的兼具好恶的矛盾心理。例如,有些学生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

(4)多重趋避冲突,即对含有吸引与排斥两种力量的多种目标予以选择时所发生的冲突。例如,大学生择业时多种选择的冲突,是这类冲突的典型实例。

2.确定目标

目标的确定与动机的取舍是相随而行的。目标越明确,人的行动就会越自觉;目标越远大,它对行动的动力作用越大;目标越深刻,被这一目标所唤起的意志力也越大。

3.选择行动方法和制订行动计划

目标确定之后,必须考虑如何实现这个目标。为了实现目标,必须选择正确的行动方法和合适的行动计划。

(二)执行决定阶段

行动计划制定后,执行计划,采取有效的行动,是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必然会碰到许多的困难。因此,执行决定,克服困难与障碍,需要更大的意志努力。

三、意志品质及其培养

(一)良好意志品质的特征

1.意志的独立性(自觉性)

意志的独立性是指一个人不屈服于周围人们,不随波逐流,而能根据自己的认识与信念,独立地采取决定,执行决定。独立性不同于武断。与自觉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盲从。盲从的人不了解自己行动的意义,极易在别人的怂恿下从事不符合个人意愿或社会需要的行动。

女性保健品 2.意志的果断性

意志的果断性是一种善于辨明是非、抓住时机、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具有果断性品质的人,善于审时度势,善于对问题情境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洞察问题的是非真伪。与果断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优柔寡断。优柔寡断的人表现为犹豫不决,疑虑重重,该断不断,其结果常常是错失良机。

3.意志的自制性(自制力)

意志的自制性是一个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具有良好自制性的人,一方面善于控制自己去执行所采取的决定,具有较强的组织性和纪律性;另一方面又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冲动,表现出较强的忍耐性。与自制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任性和怯懦。前者不能约束自己的行动;后者在行动中畏缩不前,惊慌失措,这是意志薄弱的表现。

4.意志的坚韧性

意志的坚韧性是—个人在行动中坚持决定,百折不挠地克服重重困难去达到行动目的的品质。坚持是对行动目的的坚持。与坚韧性相反的意志品质是动摇性。有动摇性的人或缺乏坚定的行动目的,对既定的目的持怀疑态度,或对实现目的缺乏信心和决心。

(二)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情趣用品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根据学生意志品质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4.加强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

一、单项选择题

1.体操运动员比赛时想选择有挑战性的动作,但又担心失败,这时他面临的心理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2.“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是意志( )品质的表现。

A.自觉性 B.果断性 C.自制性 D.坚韧性

3.下列关于意志与认知、情绪过程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

A.认知过程是意志形成的前提和基础

B.意志对认知具有反作用

C.情感即可以成为意志的动力又可以成为阻力

D.胜不骄、败不馁,表明了意志服从于情感

两性生活

4.飞机飞行出现故障,飞行员紧急准备着陆时的情绪状态是( )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焦虑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 )的体现。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热爱感

6. 司马光砸缸时处于( )状态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焦虑

7. 一位小学生在没有人督促的情况下能够独立地完成各项作业反映了其意志的( )品质

A.果断性 B.自觉性 C.坚韧性 D.自制性

爱健康 成人情趣

咨询客服,添加QQ/微信:2824130490  备注:咨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82413049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kangze.cn/2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