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保健:黄冈教育论坛|吴存明“意象语文”解读之一:什么是语文中的意象

黄冈教育论坛|吴存明“意象语文”解读之一:什么是语文中的意象

吴存明“意象语文”解读之一

什么是语文中的意象

武穴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柯三毛

武穴市第四实验小学 吴存明

语文教学的改革总是那么红红火火的,无论是17年的《语文课程标准》还是2022年颁布的《新课标》,均强调了语文学科的属性、理念、实施策略……在《课标》的指引下,各种语文教学流派、教学风格蔚然兴起。

近几年来,我市小学语文教学教研不断掀起小高潮,如陶小平“真味语文”,蔡凤燕“共生语文”,胡平志“三味语文”。他们的教学主张或提法均意图揭示语文学科的本质,探究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已经产生了辐射效应,在省、市范围内有一定的影响。

10月9日,应市第四实验小学的邀请,听了两节与“意象语文”相关的示范课,给人的感觉是耳目一新,尤其是听完吴存明校长关于“意象语文”的报告,为他深刻、独到的见解折服。

为此,觉得有必要把吴存明校长的“意象”语文做一次推荐,以供语文爱好者、探索者参考,本文介绍的是吴校长对语文中的“意象”的见解。

意象是诗词鉴赏常见的一个术语,选取意象、营造意境是诗词创作常用的手法。“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

文学艺术上的“意象”是指客观形象与主观心健康知识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意象是比情节更小的单位,一般由描写物象的细节、象征、双关等词语构成。

那么,怎样才能借助“物象”“形象”来表达诗人或作者的情感呢?王国维先生有一句话叫“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即着我的主观感情色彩的客观物象是为“意象”。

具体方式有两种:

其一,借助某单一的“物象”来表情达意。如:

男性保健品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 /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 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家喻户晓。诗歌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

男性保健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大多就是表达思乡之情的。中国古代文学中,通常将大自然的景物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

《静夜思》中的“意”就是思乡之情,“象”就是月亮。而月亮同时也是意与象的组合。这种由单一的“物象”表达的情感很容易让人产生情感上的同鸣共振。再如:

杨柳依依——惜别;莲——清正廉洁;连理枝比翼鸟——恩爱夫妻;鸿鹄——志向高远;红豆——相思

其二,多种“物象”组合表情达意。

单一的“物象”表达的情感让人一目了然,这些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易忆易诵。多个“物象”的组合,则是不断渲染某种氛围,拉大画面,抒发情感。

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一首曲中,排用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九个名词,即九个“物象”,这些意象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一个凄清、伤感、苍凉的意境,透过深秋外在的表象,让人感受到一位天涯游子的那种惆怅之情。

再如,戎昱移家别湖上亭》: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这首诗借春风、柳条、藤蔓、黄莺等意象描绘一幅春天生机勃勃的美好画面,含蓄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不舍之情。

以上两首诗词,均是借助多个“意象”进行排列组合,从而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诗人情感。在中国古典诗词中,这种组合还有很多,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春光秋露、小荷残菊、冷雨寒窗、古寺幽径、银烛青灯、晨钟暮鼓、鸟啼蝉鸣、清霜白露、山水风月等等,众多意象,包罗万象。

意象在诗歌情感的表达上到底有什么作用?

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能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和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在古代诗歌创作中,作者习惯于将内心情感融入意象之中而不直接表达,这就产生了含蓄蕴藉的艺术效果,读者含英咀华,自然也受到了艺术上的熏陶感染,获得精神上的审美快感。此时,意象不仅仅是客观的景物,而且渗透着作者的情感。

除了景物之外,诗中所咏叹的社会事物,所刻画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生活场景,所铺陈的社会生活情节和史实,也是用来寄托情思的,这也是“意象”。即相对于物象的事象,相对于自然意象的社会意象。如《慈母情深》中“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情节;《盼》中的“我”(小女孩)期望穿上新的雨衣而急切地盼望下雨的情节以及穿上新雨衣后的自然景物的描写(分析略)。

简单地说,“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意象”就是意与象的组合。

一句话,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不仅古诗词是这样,所有文学的、艺术的作品都是这样。

这就启发我们的语文教师,教好语文,尤其是“意象语文”,既要不断从古典诗文中汲取营养,也要从现代语文教学的视角、“新课标”的要求(如“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上来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

两性健康 两性生活

咨询客服,添加QQ/微信:2824130490  备注:咨询

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2824130490@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lekangze.cn/20579.html